发布日期:2025-04-19 04:02 点击次数:99 |
一团普通的面团,经非遗传承人杨晓玲的妙手,就能幻化成精美的面花艺术品。3月16日,走进泾阳县泾干街道崇文大街杨晓玲的家,展架上琳琅满目的面花作品令人目不暇接,有憨态可掬的青蛙、惟妙惟肖的仙女,还有构思精巧的“穆桂英挂帅”……每一件都倾注着她的心血。
和面、揉面、调色、塑形、点缀……杨晓玲正专注地创作一组“八仙过海”面花。只见她坐在桌前,手指灵动地摆弄着面团,搓出细长的条状当作仙人的衣带,捏出小巧的形状作为人物的五官。不一会儿,铁拐李的宝葫芦、汉钟离的芭蕉扇等标志性物件在她指尖一一呈现,八仙的神态也逐渐鲜活起来。
“制作面花时,要仔细观察所塑造形象的细节特征,比如动物的神态、人物的服饰纹理等,通过捏、搓、剪、刻等手法精准还原,还要注重面花整体的比例协调。同时,在蒸制的过程中,要控制好火候与时间,确保面花蒸熟且不变形。”一聊起面花,杨晓玲便滔滔不绝,言语间满是对这门技艺的自豪与热爱。
“做面花是个细致活儿,需要投入大量时间和耐心,只有耐得住寂寞,沉得下心,才能做出好作品。”杨晓玲说。
小时候,杨晓玲经常看父母制作面花,她会在一旁帮忙递工具,也会学着捏上几下。“小时候觉得面团在父母手里像有魔法,能变成各种好玩的东西。后来我也跟着做,从简单的小动物,到复杂的人物,慢慢地熟练起来。”杨晓玲回忆道。
长大后,杨晓玲接过父母手中的接力棒,全身心投入到面花制作技艺的传承与创新中。她深入钻研传统制作手法,还积极学习现代艺术理念,将二者巧妙融合。“像‘穆桂英挂帅’这组面花,设计上着重突出穆桂英的飒爽英姿,从她威风的盔帽到飘逸的战袍,都力求展现出女将军的气魄。”杨晓玲介绍,“制作时运用传统捏塑手法,精心塑造每处细节,色彩则选用鲜亮的蔬菜汁,既健康又让面花更加生动。”
如今,杨晓玲依然保持着对这门技艺的热爱,每天都会制作许久。她说,制作面花已成为生活的一部分,尽管构思与创作过程漫长艰辛,推倒重来是常事,但每次完成一件满意的作品,都让她充满成就感。多年来,她创作的面花作/p>
除了传统和创新题材,杨晓玲还根据人们的需求定制面花。无论是祝寿用的寿星桃,还是庆祝生日的“生日快乐”主题花馍,她都能巧妙构思制作。这些面花既可以整体成型,也能采用组装形式,还能挂上富有仪式感的彩灯,为各种场合增添别样氛围。
“作为传承人,我希望能有更多的人来了解和喜爱这一非遗文化,让这门古老技艺永远流传下去。”杨晓玲说。(咸阳日报)
【来源:咸阳文明网】
声明:转载此文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,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,请作者持权属证明发至邮箱newmedia2023@xxcb.cn,我们将及时更正、删除。内容咨询及合作:19176699651;yuanshipeng@xxcb.cn。
举报/反馈